发布时间:2023-06-28 12:38:25 点击量:
1.账务规范,一般而言,企业上市前条件包含多项指标,比如公司的年营业额、毛利润额、净利润额、资产状况、资金状况以及负债状况等。
其中包含三项主要状况,及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及盈利能力。
公司在上市前都存在财务不规范的现象。
有的公司财务设两套账,一套税务帐,一套内部管理账。
税务账只是应付税务报税和税务检查需要而设,大都没有反应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而内部管理帐虽然记录和反映了公司的全部经营活动,但其记录的原则和方法往往与会计准则要求不相一致。
因此,公司一旦决定上市,就必须请专业的会计师对其会计账务进行清理和规范,使其符合上市要求,以便顺利通过有上市业务职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审计。
拟上市公司,特别是民营企业,由于存在融资、税务等多方面需求,普遍存在几套账情况,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将所有经济业务事项纳入统一的一套报账体系内。
所以,会计政策要保持一贯性,会计估计要合理并不得随意变更。
如不随意变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不随意变更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不随意变更收入确认方法,不随意变更存货成本结转方法。
2.税务规范,与财务规范相似,企业上市前必须对本企业近几年的所有涉税事项进行清理,确认是否存在偷漏税或其他违法税法的行为。
这项工作也可以通过聘请专业的会计师或税务师协助完成。
税务问题是公司上市过程中的重点问题。
在税务方面,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主板和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均规定:发行人依法纳税,各项税收优惠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发行人的经营成果对税收优惠不存在重大依赖。
企业执行的税种、税率应合法合规。
对于税收优惠,应首先关注其合法性,税收优惠是否属于地方性政策且与国家规定不符,税收优惠有没有正式的批准文件。
对于税收优惠属于地方性政策且与国家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根据证监会保荐代表人培训提供的审核政策说明,寻找不同解决办法。
纳税申报是否及时,是否完整纳税,避税行为是否规范,是否因纳税问题受到税收征管部门的处罚。
一、公司上市前的准备工作是什么1.选择承销商。
通常来说公司会和自己同一领域的上市公司联系,并且取得一些投资者的意见。
公司要尽量的给出一个概要框架,决定合作伙伴,并且确定上市所需时间等问题。
2.编制招股说明书。
在编制招股说明书之前承销公司必须完成对发行公司的尽职调查。
所谓的尽职调查就是彻底检查公司状况的过程,以保证首次公开上市的是互利的。
3.建立订单帐簿。
这个是建立及发展股票销售市场的关键步骤了。
发行公司应该和承销公司紧密配和安排出计划表。
公司也应该进行“路演”所谓路演就是指公司向潜在投资者提供额外信息资料等宣传工作。
4.股票与销售定价。
根据市场需求供给关系和市场普遍行情定价。
(一)优化企业财务状况企业上市前条件包含多项指标,比如公司的年营业额、毛利润额、净利润额、资产状况、资金状况以及负债状况等。
其中包含三项主要状况,及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及盈利能力。
(二)完善社会审计及资产评估审计及评估的主体是具备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象是具备上市资格的将上市公司。
审计及评估涉及的材料包括三大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固定资产的增减及台账、债券资料及债务资料、银行存款对账单等。
负责公司上市前审计的机构是具有拟上市公司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
拟上市公司也有严格的要求。
(三)完善公司财务报表公司财务报表主要包括审计报告,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三大会计报表等内容。
资产负债表,即财务状况表。
表示企业一定日期内的财务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
分为“资产”和“负债及股东权益”两大区块,这种报表明确了企业的经营方向。
损益表,即利润表。
表示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业绩及其分配状况,包括企业销售收入和成本、经营的费用以及税收等状况。
这一报表反映了盈利还是亏损的具体情况。
现金流量表,即账务状况变动表,表示的是一定时期内(一般按月或者按季度),企业的现金及等价物的变动情况。
公司上市前的审计报告是整个公司是否具备上市资格的核心,全面反映了整个公司的现金流动、整体损益、是否负债等情况。
(四)加强财务风险管理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点,主要是资金风险、资本风险以及在途风险。
其中,资金风险属于可控风险,企业需要通过各种做账渠道来实现资金风险的平衡。
并且要加强不良资产的回收,对其他公司、机构及个人所欠资金及资产要最快的有效收回。
(五)组织的变革及业务的转型为了适应上市公司的组织结构,上市前公司组织的变革成为不可或缺的措施。
组织的具体变革是去除冗余的组织结构,建立企业欠缺的组织结构;
业务的具体转型是基本具备上市的公司,主营业务保留之外对不景气的业务进行一定范围的剥离,以使公司的整体业务情况更符合上市公司的要求。